邮箱

info@csaf.org.cn

电话

010-58138033

取消
我要捐款 线下捐款指南
党建学习
Party Building Learning
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切实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
刘喜堂 发布日期:2020-12-08
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、“两个一百年”进入历史交汇点的关键时期,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、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。全会系统总结了“十三五”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进展,擘画了“十四五”时期及未来更长时期改善人民生活品质、提升人民福祉新水平的蓝图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,必须牢牢把握总体目标要求,坚持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认真谋划推动“十四五”时期及未来更长时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,构建密实牢靠的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,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深刻领会全会对民生保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

全会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,对民生保障作出新部署、提出新要求,为谋划推进新时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提供了有力指引。

一是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民生保障的远景目标。全会提出,到二〇三五年,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,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;人民生活更加美好,人的全面发展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。这一远景目标为我们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指明了方向。必须不断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,推动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,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,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,总体适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。

二是明确了“十四五”时期民生保障的主要目标。全会提出,“十四五”时期,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,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,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,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。这为我们明确了“十四五”时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努力方向。围绕这一目标,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分层分类、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,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;必须推动社会救助法制健全完备,体制机制高效顺畅,服务管理便民惠民,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,确保所有城乡困难群众都能及时得到救助。

三是明确了新时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重点任务。全会提出,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,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,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;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。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,是保障基本民生、促进社会公平、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、基础性制度安排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突出重点、瞄准薄弱、精准发力、补齐短板,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、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和保障基本民生中的重要作用,切实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。

准确把握“十四五”时期社会救助面临的形势任务

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,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。一是兜底任务更为繁重。我国即将消除绝对贫困,但低收入人口还将长期存在。目前全国共有4400多万低保对象、470多万特困人员,其中1936万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,同时每年还有近千万城乡群众需要通过临时救助渡过生活难关。兜底保障是长期任务,在“十四五”时期仍需持续推进,且任务更重、责任更大。二是救助需求更加多样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,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必将不断提高,美好生活的内涵不断丰富,品质层次不断提高,呈现出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。同样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对社会救助的期待,也必将激发出多样化的救助需求。个性化、差异化的救助服务,越来越成为困难群众的现实期盼。三是体系建设更显迫切。当前,社会救助领域仍然存在政策法规位阶不高、救助政策衔接不畅、制度缺乏协调联动、救助资源统筹不够等问题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兜底保障作用的发挥。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,加快构建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制度健全、政策衔接、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,才能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

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,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、衔接乡村振兴战略、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等,认真谋划推进当前和“十四五”时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,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

坚决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。加强分析研判,做好查漏补缺,及时发现、解决影响脱贫攻坚收官成果的问题,坚决做到“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”,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。加强监测预警,密切关注新发生的致贫返贫个案,及时救助。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,持续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,确保兜底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。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,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。

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。加快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、专项社会救助、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,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,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,对于不同困难类型的困难群众,运用不同的救助政策予以兜底保障。完善体制机制,推进救助信息聚合、救助资源统筹、救助效率提升,实现精准救助、高效救助、温暖救助、智慧救助。

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。全面落实中办、国办印发的《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》,规范完善低保、特困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,适当扩大救助覆盖范围,加强分类动态管理。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,形成“物质+服务”的救助方式。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,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。健全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就业以及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。创新发展临时救助等急难社会救助,强化救急解难功能,做到凡困必帮、有难必救。

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水平。加强基层能力建设,完善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体系。建立主动发现机制,全面开通并规范社会救助服务热线。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,发挥各级核对机构作用。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,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,实现救助事项“掌上办”“指尖办”,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事项申请、办理、查询等服务。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政策措施,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救助,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。

(作者: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  刘喜堂)

支持基金会

线下捐款:

银行捐款

户名: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

开户银行: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支行

帐号:600669992

开户行行号:3051 0000 1299

备注:请您在捐款时备注指定用途或对应公益项目,如果您未指定,我们会根据需求将您的捐款用于符合基金会宗旨的业务,请于基金会信息公示栏查询相关支出公示。

邮局捐款

单位名称: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

地  址: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东街8号 澳门中心写字楼806室

邮编:100006

备注:请您在捐款时在汇款附言栏指定用途,如果您未指定,我们会根据需求将您的捐款用于本基金会公益项目资助活动。

如需捐赠收据,可与秘书处联系。


关于我们:

基金会电话

010-58138033

基金会邮箱

info@csaf.org.cn

基金会微博:@中华救助

微信服务号

服务号二维码.jpg

微信订阅号

订阅号二维码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