邮箱

info@csaf.org.cn

电话

010-58138033

取消
我要捐款 线下捐款指南
新闻动态
NEWS
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:让公益成为一个时尚的行业
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布日期:2019-12-13

如何让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,这个冬天在上海引来业内人士的关注。

12月12日,澎湃新闻在上海举办“2019澎湃·责任践行者年会”,这是澎湃新闻举办的第二届公益年会。

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在主旨演讲时表示,公益事业要可持续发展,应该让公益行业成为一个时尚的行业。公益的“时尚”是指从业人员可以来自各个领域,公益机构招聘员工,就像大学毕业生去考公务员,去金融行业或去互联网公司那样,门庭若市,优秀的人才都愿意加入公益行业,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。

微信图片_20191213090529_副本.jpg

胡广华说,中国公益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。中国的公益起点低,但进步快。1981年,中国才有第一个基金会,现在才三十多年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也才三十周年,中华儿慈会和我们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仅仅十年。这些年,中国公益飞速成长,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进步很快,尤其是在互联网公益方面。但中国公益总体规模并不大,尤其跟美国无法比拟,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。

胡广华还表示,中国公益的初级段还表现在缺理性、少信任。网络上的个案捐赠通常靠吸引眼球、靠吸引眼泪、靠卖惨,谁惨就获捐的钱多;社会大众对公益机构和公益人也缺少基本的信任和尊重。

综上,胡广华认为中国公益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,公益人任重道远。在他看来,市场化是中国公益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“一提到市场,很多人都会感到恐惧,以为市场会是水货假货,市场有太多的欺诈,以次充好,或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等等,实际上市场是一个交易的场所。市场化就是供需关系,公平竞争、优质优价、优胜劣汰、兼并重组、去伪存真,价格与价值成正比,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就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市场占有率,就更具有美誉度,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淘汰。商业的市场是这样,公益的市场也是这样,公益的产品就是公益项目,有需求,就需要有机构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。满足市场的需求。公益市场也应该有一种淘汰机制、退出机制,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组织或项目就没有生存的必要,以免浪费社会资源和公众的爱心。让优秀的公益组织,好的项目脱颖而出,得到更好的发展。”胡广华说。

胡广华进一步解释道,公益产品和商业企业所运营的产品一样,也需要考量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回报,但和商业市场不同,公益项目是以社会效率最大化为终极目标,同时也要考虑它的专业性、拓展性和可持续性。商业产品往往会考虑产品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,同时也要兼顾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。所以商业和公益是相辅相成的。原理其实是一样的。

胡广华通过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突践和探索,说明了公益和商业企业在战略管理、人事管理、项目管理、机构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。商业化思维、企业化管理、市场化运营是公益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胡广华认为,改革开放以来,经济飞速发展,贫富分化也是事实,先富起来的人有践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理想的诉求,还处于困境的人们有受助的需求,公益组织可以成为这种诉求与需求之间的桥梁。为此,公益行业还要打造一大批以公益为职业的公益从业者,即公益行业职业经理人。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,做公益一定要有情怀和理想,否则就不会进入这个行业,但是,光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职业、敬业和专业。

“眼下,经济形势下行,公益行业与商业企业同命运共呼吸,同命相怜。从2018年开始,大部分公益机构筹款额在下降,生存空间越来越窄,日子越来越难过。但无论如何,对外做好服务,对内苦练内功,做好专业培训,提高自身素质,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,聚焦核心业务,创新业务,求生存,谋发展。虽然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,但公益行业依然是目前诸多行业中最温暖的、最有前途的、最有可为的行业,是最能体现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行业。”

“要让公益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,要让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到公益行业去就业、创业成为一种时尚,要让中国公益行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业。”胡广华说。

(via:澎湃新闻)

支持基金会

线下捐款:

银行捐款

户名: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

开户银行: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支行

帐号:600669992

开户行行号:3051 0000 1299

备注:请您在捐款时备注指定用途或对应公益项目,如果您未指定,我们会根据需求将您的捐款用于符合基金会宗旨的业务,请于基金会信息公示栏查询相关支出公示。

邮局捐款

单位名称: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

地  址: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东街8号 澳门中心写字楼806室

邮编:100006

备注:请您在捐款时在汇款附言栏指定用途,如果您未指定,我们会根据需求将您的捐款用于本基金会公益项目资助活动。

如需捐赠收据,可与秘书处联系。


关于我们:

基金会电话

010-58138033

基金会邮箱

info@csaf.org.cn

基金会微博:@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

微信服务号

服务号二维码.jpg

微信订阅号

订阅号二维码.jpg